嘉佑四年(公元1059年),在后世被戏称为“考神”的章惇卷土重来,结果开封府试高居第一,殿试排一甲第五名——虽然遗憾的没考中状元,但好歹这回他没使小性子二度跑路。否则弄不好会被火冒三丈的赵祯打入另册,大宋朝就要少了一位铁血宰相了。
但是如果没有章惇对北宋来说也可能是件好事吧,最起码曹阳没有听到说章惇不受敕的消息。
除此之外还有林希曾与苏轼、苏辙交情莫逆,还曾赠联给苏辙表达敬仰之情,可是后来苏轼兄弟遭贬黜的诏书却是由林希亲笔起草,而且“词极其丑诋,至以‘老奸擅国’之语阴斥宣仁,读者无不愤叹”(《宋史·卷三百四十三·列传第一百二》),显然以苏氏兄弟的情商水平判断,肯定又是那位苏大嘴把林希给得罪死了。
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张璪身上。张璪与苏轼也曾是好友,还有在凤翔同事的交情,苏大嘴还曾为其作过《稼说》一文。可等到乌台诗案爆发,张璪却以知谏院的身份把苏轼往死里整。
就连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说情(张璪也算变法派,是王安石的小弟),张璪都不给面子,还把王安礼臭骂了一顿,这得是多大的仇、多大的恨啊。
张璪这货人品确实不咋地,但越是这种人越擅投机,通常不会把事情做绝。而他如此这般不顾一切的欲置苏轼于死地,肯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。
甚至连苏轼的铁哥们章惇,最终也跟他反目成仇。
之所以会如此,原因有三——首先是因为欧阳修,其次是因为苏轼,最后是因为变法。
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泰斗的地位是让人没话说的,善于识才、惜才、荐才更是令人称道,但他确实不适合做官。
欧阳修不但做了一辈子的糊涂官(醉翁嘛),而且经常不分敌我的胡乱怼人,导致他在朝野间树敌无数,屡屡遭人诬陷,甚至连学生蒋之奇都拿他开刀,最终落得个私德不检的臭名声。
主考官如此,学生们自然跟着上梁不正下梁歪,于是嘉佑二年进士科便冒出了无数个怼人狂魔,如苏轼、章惇、曾布、张璪、邓考甫、林希、蒋之奇等。而且还都学着老师不分敌我乱开炮,最终难免又被人怼翻、不得好死。
尤其是苏轼。这位苏仙性情豁达豪放,又不拘小节,不识人情世故,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把人往死里得罪。
不过大周和北宋的情况还是不同的,最起码有曹阳这个挂逼在,另外范大相公还没有去世,所以还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