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文渊接过试卷,走到一旁的书桌前,缓缓坐下,开始仔细研读。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,众人都不敢打扰苏文渊。只见他时而微微皱眉,时而轻轻点头,时而又陷入沉思。
苏文渊首先看到的是林尘对儒家经典在当今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论述。林尘开篇便点明儒家经典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,如同灯塔引航,但需因时因地制宜。苏文渊对此观点颇为认同,不住点头。他继续往下看,林尘从“仁”字展开,阐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,并结合当下社会实际,提出兴修水利、开设义学、轻徭薄赋等具体措施,还列举了唐太宗李世民践行仁政的历史典故作为例证。苏文渊心中暗自赞叹,这学子不仅对儒家经典理解深刻,还能将其与现实紧密结合,提出切实可行的施政方向,实非易事。
接着,苏文渊看到林尘对边疆防御策略的分析。林尘对边疆地理形势的精准描述,以及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防御策略,如在北方大漠设烽火台、训练精锐骑兵,在西部山区修缮古道、修筑堡垒等,让苏文渊眼前一亮。他深知,这些策略不仅需要对军事战略有深入理解,还需对边疆实际情况有详细了解,一个年轻学子能有如此见识,实在难得。
当看到林尘对商业与农业平衡问题的论述时,苏文渊不禁停下手中的动作,陷入了更深的思考。林尘提出农业是国家根基,商业是国家血脉,二者相辅相成,不可偏废,并详细阐述了实现两者平衡的具体措施,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,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商业繁荣等。苏文渊心中感慨,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,虽大胆却不失合理,展现出林尘敏锐的经济眼光和敢于创新的精神。
看完试卷,苏文渊抬起头,眼中满是赞赏地看着林尘,说道:“林公子,你的文章让老夫眼前一亮啊。观点新颖独到,论证严谨有力,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,又能紧密结合当下实际,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。”
林尘连忙谦虚道:“苏老过奖了,学生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写了出来,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。”
苏文渊笑着摇摇头,说道:“你不必过于谦虚。科举考试能出现你这样的文章,是国家之幸。不过,老夫还有几个问题,想与你探讨一番。”
林尘恭敬地说道:“苏老请讲,学生洗耳恭听。”
苏文渊说道:“你在文章中提到,要在保障农业的基础上扶持商业发展,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政策的调整与实施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如何确保这些政策能真正落地,不出现偏差呢?”
林尘思索片刻,说道:“苏老,学生认为,首先要明确政策的执行主体,加强对官员的培训与监督,确保他们理解政策意图,并能公正、有效地执行。其次,建立反馈机制,及时收集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以便做出调整。再者,鼓励民间参与监督,让百姓成为政策实施的监督者,这样能更好地保证政策的落实效果。”
苏文渊听后,满意地点点头,说道:“嗯,你考虑得很周全。那关于人才选拔,你主张广开渠道,吸纳民间有一技之长之人进入官场。但如何保证这些人才的品德与操守,避免他们以权谋私呢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