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家见林尘态度坚决,知道再劝说也无用,只得告辞而去。
然而,吏部尚书赵崇礼并未就此放弃。几日后,他又派人送来了一份厚礼,里面不仅有珍贵的书画典籍,还有一张名帖,再次邀请林尘过府。林尘看着这份厚礼,心中颇为无奈。他深知,赵崇礼如此执着,若不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,恐怕难以摆脱他的纠缠。
林尘思索再三,决定修书一封给赵崇礼。在信中,他先是表达了对赵崇礼赏识的感激之情,然后坦诚地表明自己初入官场,希望能先以学习和了解朝堂事务为主,暂不想过早地卷入各方势力之中。他还表示,自己希望能凭借自身的能力,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,而不是依靠某一方的力量。
赵崇礼收到信后,心中虽有些不悦,但也对林尘的坦诚和坚持有了更深的认识。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,并非那种轻易能被拉拢的人。不过,他并未完全打消招揽林尘的念头,只是暂时按兵不动,等待合适的时机。
就在林尘拒绝吏部尚书赵崇礼的同时,礼部侍郎周启铭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周启铭主管礼仪教化,在文化界颇具影响力。他看重林尘的才华,认为若能将其招揽至麾下,不仅能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,还能为自己的文化改革计划增添有力的支持。
周启铭没有像赵崇礼那样直接派人邀请,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方式。他举办了一场文人雅集,邀请了京城众多知名的文人墨客,同时也给林尘送去了一份请柬。
林尘收到请柬后,心中明白周启铭的意图。他对这种文人雅集本就有些兴趣,且觉得这是一个了解京城文化圈和朝堂各方动态的好机会,便决定前往。
雅集当日,林尘早早来到周启铭的府邸。只见府中宾客云集,文人雅士们身着华服,谈笑风生。周启铭见到林尘,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,拉着他的手说道:“林状元,久仰久仰啊!今日能得你前来,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。”
林尘连忙行礼道:“周侍郎过奖了,林某能受邀参加此次雅集,实乃荣幸之至。”
在雅集中,众人先是吟诗作画,展示各自的才华。林尘也不例外,他挥毫泼墨,写下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,引得众人纷纷称赞。周启铭看着林尘的作品,心中暗自欣喜,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。
随后,众人开始讨论起当下的文化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周启铭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改革计划,希望能摒弃一些陈旧的礼仪规范,倡导更为自由、开放的文化风气。林尘听后,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文化改革确实必要,但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,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,这样才能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