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用谢道韫率家丁抵抗叛军,来隐喻黛玉隐射的是崇祯皇帝,用这种方式来告诉读者她将来的结局,也会和谢道韫一样率领家丁抵抗叛军。
谢道韫让叛军不要对小孩子下杀手,只管冲自己就如同崇祯临终留下血书说: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。
当我们完全了解了书中典故里的故事,乃至更早的出处,就可以明白,其中隐藏了哪些想说又不能说的内容。
再结合“玉带林中挂,”与其他书中情节,我们就不难判断林黛玉隐射的是崇祯,最终上吊的结局,这就是深度了解典故的意义,也是判词的意义。
作者之所以用这种写法,正是因为不能直接写,如果他们明确写黛玉带着家丁抵抗叛军,再上吊而亡,那样黛玉隐射崇祯就太明显了,此书也不能留传下来了。
正因此,作者把不能明确写出来的部分,隐藏在判词的典故里,让读者去体会,就不会在后文中再去写黛玉如何带着家丁抗击流寇,更不可能写黛玉如何死。
所以那些明确写了黛玉结局的各种版本,都不是原着,大家要明白,这种写法与《红楼梦》的写法相比,根本就不在一个境界。
所谓的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,不是伏在后四十回或者后二十八回,而是伏在遥远的历史典故里,需要读者去细心体会的。
甚至角色的每一句话里,每一个名字,都有其背面另一层意思,都是话里有话。
如果后文有十二钗的结局,那么前面的这些判词,谶语就都成了多此一举。
这就是黛玉教香菱多了解古人隐藏的用意,我们在书中其他地方也多有验证。
喜欢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请大家收藏:()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