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儿笑道:“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,难道姑娘就没听见?”
宝钗道:“早起恍惚听见了一句,也信不真。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,不想你来了。又是为了什么打他?”
平儿咬牙骂道:“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,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!认了不到十年,生了多少事出来!今年春天,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,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,立刻叫人各处搜求。
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,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,穷的连饭也没的吃,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,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。
事件的起因是贾赦没有扇子用了,需要贾琏去买石呆子的扇子,偏他死也不愿意拿出来,导致贾琏被打的起不来,这是事件的核心。
平儿在给宝钗回忆这件事,就是兵部尚书在向满清皇帝回忆过去的事,明末的兵部尚书,到了清朝之后,继续做官的还在回忆旧朝往事的,有一个人,他就是崇祯朝最后一个兵部尚书张缙彦。
也正是因此,他作为亲历者,对于这件事是十分清楚的,扇子代表军饷,贾赦向石呆子买扇子,就是李自成进京前后,明朝廷与大顺朝廷先后向勋贵与百官要钱作军饷的事。
贾琏也代表明朝的帝王,贾赦家里的旧扇子都不中用了,就是明朝廷国库里的没有实用的钱粮等物资了。
让他去石呆子那里买扇子,就是明朝廷需要军饷,崇祯皇帝必须亲自出面去筹集。
当年明朝廷国库空虚,无力支付军饷,崇祯皇帝只好向文武勋戚募捐,用来交易的筹码是封给爵位,我们都知道结果,他的募捐只筹集到少量的金银,几乎等于没筹到。
崇祯当时还说了一句话:“一旦贼来,金银都归了贼,怎么这样愚。”所以贾琏没有得到扇子,这些愚蠢的人,就是这里的石呆子。
后来闯军进京,按清修《明史》的记载,闯军对他们进行了拷掠,据推算,他们拷掠所得白银有三千万到七千万等多种说法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但是明史的记载明显有很多含糊其辞的地方,后人对闯军为何拷掠也有争议。